微胶囊化光皮树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毕业论文

 2021-04-28 11:04

摘 要

本文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微胶囊化光皮树油粉,研究了乳液性质以及不同壁材对微胶囊化光皮树油粉包埋率、载油量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卵磷脂/吐温-80(6/4)这一比例的复配乳化剂乳化光皮树油具有更高的乳化稳定性,这可能是由于L和T通过分子间的协同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利用三种不同的壁材和T / L(4/6)作为乳化剂通过喷雾干燥制备三种微胶囊光皮树油粉。制备的三种微胶囊包埋率均超过85%。其中,酪蛋白酸钠/乳糖具有最高的包埋率为95.20%。利用扫面电镜分析微胶囊的形貌,结果表面三种微胶囊光皮树油粉呈球形的,且没有孔隙或裂缝。大豆卵磷脂和吐温-80(6/4)这一复配组合的乳化剂是制备微胶囊化茶油产品的理想乳化剂,对制备高包埋率和高载油量微胶囊化油脂粉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胶囊;光皮树油;喷雾干燥;乳化剂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icroencapsulated Swida wilsoniana oil

Abstract

In this paper, microencapsulated Swida wilsoniana oil powder was prepared by spray dry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emulsion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 wall materials on the embedding rate and oil loading capacity of microencapsulated Swida wilsoniana oil powde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y lecithin/Tween-80 (6/4) ratio of the emulsifier emulsified light bark oil had higher emulsion stability, which may be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L and T through the molecules. Form a stable structure. Three microcapsules of Swida wilsoniana oil powder were prepared by spray drying using three different wall materials and T / L (4/6) as emulsifier. The three microcapsules prepared were all embedded in more than 85%. Among them, sodium caseinate/lactose has the highest embedding rate of 95.20%. The morphology of the microcapsules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microcapsules of the Swida wilsoniana oil powder were spherical and had no pores or cracks. The emulsifier of soy lecithin and Tween-80 (6/4) is an ideal emulsifier for preparing microencapsulated tea oil products, and prepares microencapsulated grease powder with high embedding rate and high oil content. I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icrocapsule; Swida wilsoniana oil; spray drying; emulsifier

目 录

1.前言 1

1.1 光皮树油 1

1.1.1 光皮树的概述 1

1.1.2 光皮树油的概述 1

1.2 微胶囊技术 1

1.2.1 微胶囊技术原理 1

1.2.2 微胶囊化技术的种类 2

1.3 喷雾干燥 3

1.3.1喷雾干燥的概述及特点 3

1.3.2 喷雾干燥的应用 4

1.4 壁材 4

1.4.1 壁材的种类 4

1.4.2 阿拉伯乳胶 4

1.4.3大豆分离蛋白 5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5

2 实验部分 7

2.1前言 7

2.1.1 乳化剂概述 7

2.1.2 卵磷脂的概述 7

2.1.3 吐温80的概述 7

2.2 材料和化学品 8

2.3 乳液制备 8

2.4 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化光皮树油粉 9

2.5乳液的表征 9

2.5.1 乳液液滴尺寸 9

2.5.2 乳液稳定性 9

2.5.3 粘度测量。 9

2.6 微胶囊粉末光皮树油的性能测定 10

2.6.1 含水量 10

2.6.2 粒度分布 10

2.6.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10

2.6.4 微胶囊粉末光皮树油包埋率的测定 10

2.7 统计分析 10

3 结果与讨论 11

3.1 乳液表征 11

3.1.1 乳液液滴尺寸 11

3.1.2 乳液稳定性 11

3.1.3 乳液粘度 12

3.2 通过喷雾干燥进行微胶囊化 12

3.2.1 含水量 12

3.2.2 包埋率和载油量 13

3.2.3 微粒的尺寸分布 15

3.2.4 扫描电子显微镜 15

4 结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1.前 言

1.1 光皮树油

1.1.1 光皮树的概述

光皮树是山茱萸科梾木属的新兴木本油料作物。在我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已经广泛的栽培种植,是一种理想的野生木本油料树种。上世纪90年代后把此植物定名为Swida wilsoniana,民间俗称为光皮树[1-2]。光皮树具有喜光、耐寒的特性,且喜深厚、湿润而肥沃的土壤,在酸性土及石灰岩土生长良好,其利用价值是多方面的。

1.1.2 光皮树油的概述

光皮树是一种高产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光皮树油是从光皮树的果实压榨得来,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和果胶,外观为深绿色粘稠液体。关于光皮树油作食用油的研究始于1978年。后经国家粮食部鉴定认为光皮树油为一级食用油。光皮树食用油富含亚麻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精炼后可与橄榄油相媲美。油脂在贮藏和使用过程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受空气、光照、酶及金属离子影响,发生自动氧化反应致使油质酸败劣变,产生刺激性的哈喇味。光皮树油还是良好的生物柴油原料,所制备生物柴油理化性质优良,所以开发光皮树油这种高产的能源作物作为现代生物质能资源已成为热点之一,并由此带动了光皮树产业的蓬勃发展。光皮树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7.68%,且亚油酸含量为38.85%,极易氧化酸败,所以光皮树油的抗氧化问题成为光皮树油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开展利用微胶囊技术对光皮树油氧化稳定性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5]

1.2 微胶囊技术

1.2.1 微胶囊技术原理

微胶囊技术通过改变材料的性质或其性能来提供对环境条件的保护。该技术可以屏蔽异味,提高稳定性,延长保质期。为了提高油的稳定性并扩大其应用范围,需要高微胶囊化效率(包埋率)和稳定性。可以采用通过喷雾干燥微囊化油的合适配方,并且可以制备高质量的产品。液体的雾化是喷雾干燥中最重要的步骤。操作条件取决于待喷雾干燥的乳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然而,关于光皮树油通过喷雾干燥的微胶囊化的信息很少,在文献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壁的微胶囊化性质的比较[5-6]。光皮树油的材料。近年来,特别注意提高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包埋率,以防止氧化并延长保质期。

微胶囊技术是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壁材),将固体、液体或气体(芯材)经包囊形成一种特殊的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并在一定条件下能控制芯材释放的技术。微型胶囊大小通常在1~1000 µm之间,形状有球形、米粒形、针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等。微胶囊技术具有保护活性物质,减少外界因素比如光、氧和水分等的影响,减少芯材向环境扩散或蒸发,控制芯材释放以及掩蔽芯材不良风味,改变物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体积和分散性能等)和化学性质(如反应性能),便于加工和处理等优点。20世纪30年代,就有人提出使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对微小液滴进行包裹,开始了对于微胶囊技术的深入研究。随着20多年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以至于出现了众多的微胶囊化方法,才构成了系统的微胶囊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微胶囊技术的成本较高的原因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7-9]。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口感要求的不断提高,微胶囊制品以其独特的功能越来越得到重视,不断进步推出新的产品和方法,极大地推进了微胶囊技术的发展,一跃成为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之一。食品中的油脂不仅是组成人类膳食结构的必需成分,而且具有提高风味、柔软性、口溶性、保水性、防止老化等众多功能,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原材料之一。但传统的油脂极易因环境中热、湿、光和氧而变质,而微胶囊技术能使油脂与环境中这些因素隔离开从而控制其挥发,以保证较长的货架期。将油脂微胶囊化,可以使油脂在食品中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性的基础上,减少外界环境对油脂的影响,且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储存稳定性和水溶分散性,还可以进行营养强化以及提高消化吸收率,从而拓展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

1.2.2 微胶囊化技术的种类

应用于功能性油脂生产的微胶囊化技术有很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喷雾干燥法、复凝聚法、包接络合物法、界面聚合法、空气悬浮法以及真空蒸发沉积法等[10-12]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优先添加企业微信。